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(CNBC)11月18日报道,日本经济本就受美国关税政策和房地产投资下滑拖累,如今又因中日外交争端面临新的冲击。
报道称,中方因对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涉台言论不满,呼吁国民暂缓赴日旅行。这一警示发布后,日本旅游相关概念股应声下跌,专家警告称,长期来看影响可能更为严重。

据日本国家旅游局数据,2025年以来,中国大陆游客已成为日本最大外国游客群体,累计约570万人次,占所有游客的近23%。
野村综合研究所首席经济学家木内登英表示,这两个亚洲大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可能导致日本一年内GDP减少1.79万亿日元(约合820亿人民币),相当于该国GDP下降0.29%。
旅游消费是日本经济增长的巨大驱动力。万事达卡经济研究所数据显示,去年日本0.1%的年度GDP增长中,入境旅游贡献了0.4个百分点。
穆迪分析日本区主管安格里克认同木内登英的观点,称“中国赴日游客大幅减少将给日本经济带来冲击”。他表示,若中国游客数量减半——此前外交争端期间曾出现过类似情况——日本GDP增长可能会萎缩0.2个百分点。
日本第三季度GDP环比收缩0.4%,为六个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萎缩;按年率计算,经济下滑了1.8%。
资深投资者、量子战略公司总裁戴维・罗奇表示,除非高市早苗放弃日本可能军事介入台湾问题的立场,否则争端将持续下去。
“这是中国的一条重要红线。”他说,“中国政府认为这是严重的干涉行为,明确表明日本将参与到包围和遏制中国的行动中。”
彭博社18日报道称,由于对中日外交争端以及日本国内财政状况的担忧,市场情绪降温,日本股市和政府债券跌幅扩大。日经225指数下跌3.2%,创4月9日以来最大跌幅。
“人们对政府财政状况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,同时对日本与中国的关系也感到担忧。”景顺资产管理日本有限公司全球市场策略师木下智表示。“整体市场情绪正在恶化,这助长了‘抛售日本股票’的趋势。”他补充道。
“冲绳、东京等地开始感受到压力”,中国游客改道韩国、东南亚

中方连续采取的相关举措,在日本社会引发广泛关注与担忧。
继中国外交部于11月14日发布赴日出行提醒之后,11月16日,中国教育部发布2025年第4号赴日留学预警,文化和旅游部也同步发出郑重提醒,建议中国游客近期避免前往日本旅游。
中方连续采取的相关举措,在日本社会引发广泛关注与担忧。
日本野村综合研究所研究员木内登英在11月16日指出,如果中国赴日游客数量大幅下滑,将导致日本国内生产总值减少0.36%,预计经济损失约为2.2万亿日元(约合1011.6亿元人民币)。木内登英进一步说明,日本政府自身预测的潜在年经济增长率仅为0.6%。这意味着,中国游客的减少可能直接削去日本经济增长预期的一半。
11月17日,日经225指数开盘后迅速走低,盘中触及49846点的低位,跌幅一度超过1%。截至北京时间上午11时07分,日本股市多只消费类股票大幅下挫。
日本时事通讯社分析称,中方可能继续采取相应反制措施,若双方摩擦持续,中日关系进一步降温将难以避免。
涉日航线退改 市场反应如何?
在中国外交部门和驻日使领馆发布出行提醒后,11月15日,中国国航、南航、东航、海航、川航、春秋航空、深圳航空、厦门航空相继发布通知,对符合相关条件的涉及旅行日期为2025年11月15日(含)至2025年12月31日(含)之间日本航线客票,予以免费退改处理。
观察者网注意到,国内社交平台上已有网友分享赴日机票成功退票的记录。
航班管家DAST向观察者网提供的数据显示,中日间航线中国航司为17家。其中航班量最大的5家依次为中国东航、中国国航、春秋航空、南方航空和吉祥航空。

◎ 航班管家DAST
在国有三大航中,南方航空受此次退改政策的影响相对最小。而吉祥航空和春秋航空所受影响最大,其中春秋航空近四成国际运力投入在日本航线。
11月17日,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布消息称,四川航空已取消2026年1月1日至3月28日成都至日本札幌的航线,并对已购票旅客提供免费退改服务。
四川航空相关人士对观察者网表示,该航线确实已取消。目前在四川航空官方小程序中已无法查询到相关航班信息。
同时,不少通过境内外在线旅游平台(OTA)预订日本酒店的中国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发声,对平台未同步推出酒店免费退订政策表示不满。
观察者网致电某OTA平台客服获悉,目前平台正协助大量顾客处理日本酒店订单的取消事宜。部分日本酒店沟通顺畅,同意免费退改,可提交申请并自动退款;但也有部分酒店仍需进一步协商,尚在处理中。
日本还适合前往吗?
距离圣诞、跨年等传统旅游旺季,仅剩一个月时间。随着中国三部门接连发布出行提醒,社交媒体及朋友圈中关于“日本是否还能前往”的话题迅速引发热议。
日本法务省2024年12月20日发布的报告显示,2023年日本警方认定的刑事犯罪案件数量约为70.33万件,较上年增加10.2万件。
《日本华侨报》总主笔蒋丰引用日本警察厅的数据指出,2024年全国警方掌握的刑事案件数量已达73.76万起,较2023年增加34328起,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。
此外,2025年以来,日本境内针对中国公民的违法犯罪案件有所增多。网络平台上不难搜到在日同胞遭遇不公的经历:有人在地铁站无故被推搡,有人在便利店门口遭抢包,也有人深夜回家时被陌生人尾随。多起袭击事件至今尚未侦破,犯罪嫌疑人依然在逃。
有网友反映,此前在日本大阪旅游期间,不仅景点周边的安全巡逻明显减少,夜间外出时便利店店员还特意提醒“尽量早点返回住处”。最终因安全感不足,该网友提前三天结束行程。
提前大半年计划前往日本蜜月旅行的张女士表示,上周就听说有大阪同胞遭遇抢包,现在官方也发布了提醒,肯定不能冒险前往。
观察者网还注意到,一位在东京的中国留学生近期表示:“刚去便利店买东西,老板特意提醒我最近别独自走夜路。使馆的安全提示短信,一天能收到两条。”该留学生的微信朋友圈还配发了囤积的泡面和矿泉水图片,评论区满是“注意安全”的关切留言。
尽管有人认为相关提醒是“小题大做”,但一些熟悉出境旅游业务的业内人士指出,中国外交部发布的提醒向来事出有因。那些看似冷静的文字背后,关联的是一个个真实个体和需要守护的家庭。
此外,《日本经济新闻》及《Japan Today》等媒体报道称,日本政府计划自2026财年起将签证申请费上调至与欧美国家相近的水平。目前,美国短期签证费为185美元(约合1318元人民币),英国为177美元(约合1261元人民币),加拿大为71美元(约合506元人民币),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等申根国家短期签证费为90欧元(约合748元人民币)。
同时,近期,多名中国游客在社交媒体上反映,在东京、大阪等热门商圈遭遇“菜单双标”现象。有游客通过扫码点餐发现,中文界面显示的“迷你套餐”价格为4000日元,而日文菜单中同类餐点仅标价1500日元。
有游客提醒,“阴阳菜单”在日本的游客聚集区已成为突出问题,若无本地朋友指引,游客很容易陷入消费陷阱。建议中国游客点餐前先观察本地人的选择,拍照比价后再做决定,避免让一次旅行变成一堂昂贵的消费课。
赴日旅游会降至冰点吗?
日本国家旅游局(JNTO)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5年前三季度,中国内地赴日游客累计达748.7万人次,同比增长42.7%,中国内地成为日本入境游最大客源地。此外,2024年中国内地游客在日消费总额为1.73万亿日元(约合794.7亿元人民币),占所有访日外国游客消费的21.3%,居各国之首,消费内容主要集中在购物、住宿与餐饮等方面。
有分析人士指出,外交部、教育部、文化和旅游部三部门接连发布的提醒,将对旅行社及更广泛游客群体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。目前提醒所涉时间范围虽仅延续至年底,但若后续进一步延长或覆盖2026年元旦、春节假期,其影响面将进一步扩大。
航班管家DAST数据显示,自暑运结束以来,中国内地赴日本的航班量已连续四周下滑——自10月13日开始至11月9日的四周时间,中国内地赴日本的航班量分别为1223架次、1211架次、1197架次和1189架次,分别为2019年同期航班量的94.8%、93.7%、85%和82.9%,下滑明显。
有媒体援引日本北海道一位接待多国游客的华人导游的说法称,近期确实出现部分中国游客取消行程的情况,也有部分游客仍在观望,目前尚难以评估对当地旅游业务的实际影响。
不过,日本某旅游观光机构相关人士对观察者网表示,预计未来几个月中国赴日的公务团、会奖旅游及研学旅游将受到明显冲击。该人士还指出,目前来自北京的赴日旅行取消率显著高于中国其他城市。如果香港、澳门游客也出现减少趋势,整个中国市场的恢复将面临更大压力。
另有在日媒体人士王军(化名)向观察者网介绍说,目前冲绳、东京等地已经开始感受到了压力。有那霸市国际通地区的旅馆经营者指出,中国游客多以家庭为单位,停留时间长、客房单价高,其减少将对酒店和免税店造成直接冲击;在中国游客最常光顾的东京秋叶原地区,有家电量贩店工作人员称,中国游客贡献了该店30%至40%的销售额,客源下降将带来“非常直接”的影响;高岛屋百货方面表示,顾客数量预计会受到波及,后续情况仍需关注两国动向;另有百货业人士认为,若中国游客持续减少,行业难免遭受实质性打击。
11月17日上午,日本股市多只消费股出现大跌,如FOOD&LIFE COMPANIES跌超14%,日本电子跌超11%,资生堂跌超9%,三越伊势丹跌超8%,季节信用、日本机场大厦、良品计划、三丽鸥、H2O零售跌超7%。JAPAN EYEWEAR跌超6%,萨莉亚餐饮、夏普跌超5%,日产汽车、亚瑟士、日本航空跌超4%,迅销、索尼、全日本航空、养乐多本社跌超3%。
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研究员陈洋向观察者网分析指出,中国多个部门在短时间内接连发布内容一致的提醒,释放出强烈的信号,可被视为一种精准的外交反制手段。通过影响旅游与留学这两个中日民间交往的关键支柱,中方以此向日本政府和社会传递明确信息: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核心利益问题上,中国具备坚定的意志与多样化的应对工具。日本媒体也迅速关注到此举可能对日本旅游业造成的冲击,反映出这类措施的警示作用已初步显现。
陈洋进一步分析,此次事件也反映出“中日旅游黄金通道”的基本逻辑已发生转变——它不再是一条单纯受市场规律支配的“黄金之路”,而成为中日复杂关系中的一个因变量,其未来走向已不再仅由日本的樱花、药妆等旅游资源决定,而更多取决于两国关系的“晴雨表”。此外,关于日本专家所估算的约2万亿日元、相当于日本GDP 0.36%的经济损失,陈洋认为,从直接旅游收入角度而言,这一数字很可能未充分计入更广泛的间接影响,属于相对保守的估计:中国游客的“断流”所带来的不仅是旅游收入的减少,还将对日本精心构建的、面向中国消费者的产业链造成深层次冲击,削弱日本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基础,并动摇投资者对日本旅游业作为经济增长引擎的信心。按目前的发展走向看,中国赴日旅游有可能降到冰点。若日方在言行上有所克制,并展现出改善双边关系的诚意,则中方关于赴日出行的相关提醒政策便具备了调整的空间。
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秘书长金准向观察者网表示,此次事件将对日本旅游业产生直接冲击,扭转过去日本入境旅游人次与收入快速增长的态势,旅游购物收入预计也将显著下滑。至于中国赴日旅游是否会进一步降至冰点,金准认为,这需视日方后续态度以及中方将采取的进一步措施而定。
一位不便具名的出境游资深研究人士对观察者网坦言,如果日方拒绝对相关事件进行反省和改正,中国赴日旅游存在迅速降至冰点的可能性——与韩国此前部署“萨德”系统事件相比,日本领导人涉台错误言论的性质更为恶劣,当前中方的强硬回应已超出日媒预期,后续不排除出台进一步措施,其影响可能超越旅游业范畴。
中国游客未来流向已悄然生变?
此次中国航司有关日本航线免费退改政策推出后,2026年元旦至春节期间的出境旅游预订会否受到影响?东南亚和韩国等其他目的地能否承接由此释放的旅游需求,成为市场关注焦点。
韩联社11月16日报道,韩国总统办公室对外宣布,将韩国对东亚三国的官方表述顺序正式确定为“韩中日”。
有分析认为,在当前韩方寻求改善对华关系的背景下,将表述统一为“韩中日”,可视为现任总统李在明务实外交路线的体现,反映出其“对华温和、对日强硬”的政策倾向。
报道还援引一位韩国总统府官员的说法称,前政府过度侧重理念外交,对日本倚重较深,如今将其“拨回正轨”才是正确方向。
中国春秋航空此前透露的信息显示,2025年的国际航线中,东北亚地区出境需求表现强劲,韩国市场全年保持较高热度,即便进入冬季仍维持良好态势。
东南亚市场方面,尽管2025年整体仍受此前因素影响,但从8月起已出现改善迹象。春秋航空正逐步恢复在泰国市场的运力投放,国庆期间航班量已基本恢复至2024年同期水平。此外,越南、柬埔寨、马来西亚等东南亚航线也在陆续复航,客流与票价均呈稳步回升趋势。
有航空公司市场部门人士向媒体表示,随着外交部发布最新提醒及中日航线推出免费退改政策,航司可能会进一步削减赴日航班,将运力转投其他区域,气候温暖的东南亚地区有望承接这部分转移的客源。
去哪儿旅行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从已下单的国际机票票量来看,韩国在刚刚过去的周末(11月15日-16日)成为新晋TOP1出境游热门目的地,此外,飞往泰国、中国香港、马来西亚、新加坡、越南、印度尼西亚的机票预订量也靠前。其中,新加坡、 悉尼、巴厘岛的搜索量环比上周增长均超过10%。
金准分析认为,在2026年元旦至春节假期期间,中国出境客流量预计将更多流向韩国及东南亚国家。其中,新加坡作为城市型旅游目的地,具备较强接待能力,更有机会承接这波客流“红利”。
50万张机票被紧急取消!中国游客大转向,泰国突然成了最大赢家?
两天取消近50万张机票!
中国游客集体调整赴日行程?

11月18日,据南华早报(SCMP)报道,中国多家航空公司在短短两天内出现大规模取消赴日机票的情况,引发航空市场震动。这是自2020年疫情初期以来,规模最大的一轮集中退票潮。

报道援引中国航空业独立分析师李汉明的数据称,从11月16日起的48小时内,中国旅客前往日本的机票取消量累计达到约49.1万张,约占全部赴日机票订单的32%。
这一变化发生在中国提醒公民近期谨慎安排赴日旅行之后。
据统计,11月17日当天,被取消或变动的航班占比更是高达82.14%,而11月18日仍保持在75.6%的高位。
分析师表示,自2020年疫情暴发以来,他从未见过如此大规模、快速、高强度的退票波动。

报道称,受影响最严重的是中国主要城市飞往日本东京、大阪的往返航线,其中以上海出发的航线占比最高。此次集中退票预计将给航空公司带来数十亿元人民币级别的损失。
目前,中国三大航空公司已宣布对赴日航线实行宽松退票政策,乘客可在2025年12月31日前,对符合条件的机票申请全额退票,无需支付任何手续费。

英国OAG高级航班分析师则指出,当前市场冲击主要落在中国航空公司身上,因为中日之间的旅游航线长期由中国航司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。
与此同时,日本政府公开数据显示,今年前9个月(1月至9月),赴日外国游客总数达到3165万人,其中中国游客占749万人,是日本入境市场规模最大的来源国。
随着退票潮持续发酵,业内预计中日航线的短期需求将出现明显下降,具体恢复情况仍需视后续政策、市场情绪与航司调整而定。

﹀
﹀﹀日本局势骤变,中国游客正在“转向泰国”?
泰国航空业预期迎来旺季反弹!

据《曼谷邮报》报道,尽管今年中国游客数量下降,使泰国旅游及航空业承受明显压力,但业内普遍认为,随着第四季度旺季来临,加之地区局势变化带动出行方向调整,泰国航空市场仍有望出现强劲反弹。

近期,日本方面发布多项不友好涉外言论,引发区域紧张情绪升温。
中国随后发布赴日旅行风险提醒,令日本旅游与零售板块出现下跌。
行业分析指出,这一变化或将促使部分计划赴日度假的中国游客转向东南亚,泰国成为主要受关注的替代目的地之一。
泰国亚洲航空(Thai AirAsia)首席执行官桑提苏克表示,泰国或可从地区客流再分配中受益,但当前仍难判断转移规模。

他提到,今年中国游客同比下降约30%,公司也相应将中国航线的运力缩减至国际航班总量的5%,远低于疫情前超过20%的水平。
在调整策略后,泰亚航加大了对其他增长市场的投入,包括印度市场,以及需求稳定的泰国国内航线。
桑提苏克预计,随着旺季到来,第四季度表现将明显改善,载客率有望达到80%以上,优于第三季度的疲弱表现。
今年泰国经历了政府更替、中柬边境局势等不确定因素,但旺季需求仍展现出韧性。

目前,公司机队共有62架飞机,其中60架已投入运营。原定于2025年12月交付的四至六架新飞机,将延至2026年第二季度,以等待整体需求更为清晰。
泰国狮航(Thai Lion Air)商业负责人南塔蓬亦指出,在东亚局势紧张的背景下,中国游客有可能转而选择泰国及越南。泰国狮航已于10月新增重庆与天津两条航线,使其飞中国航线在旺季增加至9条。
她表示,中国航线载客率在旺季期间将保持高位,部分原因在于泰国游客受益于中泰互免签证,也大量选择赴华旅游。与此同时,泰国国内航线也将在节庆与连续假期带动下增长。
泰亚航与泰国狮航同属泰国航空协会。协会近期呼吁政府进一步推出刺激旅游措施,包括推迟调涨航空相关费用、重启面向外国游客的免费国内机票等优惠,以支持航空与旅游业复苏。
泰国民航局(CAAT)则表示,已向财政部申请降低航空燃油消费税,以减轻航空公司的运营成本。

同时,本周一,八家泰国航空公司与民航局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,推进可持续航空燃料(SAF)的应用,目标是在2050年达成国际民航组织(ICAO)设定的净零排放要求。
根据计划,泰国航空公司将于明年起在航班中使用0.5%至1%的SAF混合燃料;2027年使用比例提升至1%;2028年至2030年期间评估整体使用情况;并将在2031年起完成立法,让所有从廊曼与素万那普机场起飞的航班必须使用SAF。
民航局局长玛纳表示,该计划将有助在航空公司成本与旅客票价之间建立平衡,为产业链各方创造长期稳定的利益结构。

﹀
﹀﹀泰国游客榜震撼更新:
中国逼近400万!
11月18日,泰国旅游与体育部发布了截至11月16日的最新旅游统计。
数据显示,自1月1日至11月16日,共有28,277,276名外国游客入境泰国,同比下降7.18%;

但外国游客带来的境外消费收入依然达到1,308,132百万泰铢,成为推动泰国经济的重要力量。
根据最新排名,外国游客来源国 TOP5 为:
马来西亚:4,058,169人
中国:3,946,225人
印度:2,110,469人
俄罗斯:1,527,800人
韩国:1,339,604人

泰国旅游与体育部常任秘书长娜特丽娅·他威翁表示,来自马来西亚的游客已累计突破4百万,仍稳居第一。而来自中国的游客逼近四百万大关,继续保持第二位,是泰国最主要的长线客源之一。
她指出,自进入Winter Holiday与“泰国高峰旅游季(High Season)”以来,短途市场游客显著增加,尤其韩国游客涨幅最为突出,从原先的第8位跃升至第5位,增幅高达16%。
过去一周(11月10日—16日),泰国共迎来689,431名外国游客,较前一周减少8,958人(跌幅1.28%),但日均仍保持在98,490人的高位。

分国别来看:
马来西亚:86,386人(较前周下降3.94%)
中国:76,147人(较前周上升2.16%)
印度:53,536人(较前周下降3.48%)
俄罗斯:49,633人(较前周上升4.89%)
韩国:31,094人(较前周上升15.98%)

其中,韩国游客的连续高速增长,已成为今年泰国旅游市场的一大亮点。
展望下周,旅游部判断入境游客将继续增加。原因包括:
日本即将迎来连续假期,将推动赴泰旅游需求上升;
进入国际游客冬季旅游旺季,高峰季带动短途与长途客源同步增加;
泰国政府实施多项“Ease of Traveling”政策,如取消入境卡TM.6、简化通关流程、扩充航班数量等,使前往泰国的便利度持续提升。
泰国方面期待第四季度的旅游热潮能持续推高整体人数,为2025年的旅游全面复苏奠定新的基础。
